茵陳:【摘錄】《中國藥典》
【性味】苦、辛,微寒。
【歸經】歸脾、胃、肝、膽經。
【功能主治】清濕熱,退黃疸。用于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備注】(1)用于濕熱熏蒸而發生黃疸的病癥,可單用一味,大劑量煎湯內服;亦可配合大黃、梔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顯著者,又可與澤瀉、豬苓等配伍。本品退黃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濕熱黃疸之外,對于因受寒濕或素體陽虛發生的陰黃病癥,也可應用。但須配合溫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藥同用,以奏除陰寒而退黃疸的作用。
茵陳:【神農本草經】
味苦平。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久服輕身,益氣耐老。
茵陳:【本草備要】
通利濕熱,治諸黃。 苦燥濕,寒勝熱。入足太陽(膀胱)經。發汗利水,以泄太陰、陽明(脾、胃)之濕熱。
為治黃膽之君藥(脾胃有濕熱則發黃,黃者,脾之色也。熱甚者,身如桔色,汗如柏汁。亦有寒濕發黃、身熏黃而色暗。大抵治以茵陳為主,陽黃加大黃、梔子,陰黃加附子、干姜,各隨寒熱治之)。又治傷寒時疾,狂熱瘴瘧,頭痛頭旋,女人瘕疝(皆濕熱為?。?。
茵陳:【藥鑒】
氣微寒,味苦辛,陰中微陽,入足太陽經藥也。治風濕寒熱黃膽,及遍身發黃,小便不利。仲景茵陳梔子大黃湯治濕黃也,梔子柏皮湯治燥黃也,此二藥治陽黃也。又能治陰黃者。
茵陳:【中藥大辭典】
【性味】性微寒,味辛、苦?!竟δ苤髦巍壳鍧駸?,退黃疸。
以上分別從幾部藥典中摘錄出來關于茵陳的解釋,供你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