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白芍藥(白芍)和赤芍藥(赤芍)均是中醫臨床常用的藥物,二者雖然名稱相似,但是針對的病證方向卻大不相同,大家應該如何區分呢?實際上,二者的相同之處僅是同一科屬的植物根莖(白,赤同屬毛茛科植物),而在外形性狀,作用原理,性味功效,臨床應用方面卻大不相同。接下來,朱大夫結合中醫藥學理論從芍藥的歷史沿革到性味作用,為您做全面的區分鑒別和解答分析?!餄h代時赤芍與白芍混用在古代,白芍和赤芍曾一度混用,成書于漢代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記載了“芍藥”的性味功效,請注意,那個時期白芍和赤芍并沒有做分類,根據文中描述功效應用可判斷當時未做分類,例如,《本草經》說“芍藥益氣”,符合當下白芍偏補的功效,又說“芍藥主邪氣腹痛,通血痹,這又與赤芍活血化瘀的功效相近”。讀東漢醫學家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可以發現,芍藥用于營弱衛強,所謂營弱是陰血不足,補營弱用白芍藥;婦女血脈凝滯,仲景也用芍藥,這個芍藥可能就是赤芍藥。由此可見,漢代赤,白芍藥是混用的。芍藥,味苦平,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神農本草經》
★至唐宋種植芍藥產生了白芍藥由于芍藥花具有觀賞價值,至唐代逐漸的產生的種植芍藥的習慣,如《芍藥花頌》中說:“曄曄芍藥,植此前庭”。唐宋時期,芍藥種植品的出現使其性狀形態發生了改變,原本野生在陜西,四川的赤芍藥,轉移到安徽,浙江,江蘇等地,使種植品發生性狀氣味的改變?!侗静萁浖ⅰ肥状翁岢隽顺嗌炙幒桶咨炙幍膮^別。種植品芍藥根莖顏色較野生品淺淡一些,呈棕黑色,皮部和木部逐漸緊實,根莖斷面較野生芍藥致密,就形成了現在的“白芍”。野生芍藥保持著根莖黑色,質地疏松的特點,與現在的“赤芍”接近。宋代《證類本草》將白芍叫做“金芍藥”,赤芍叫做“木芍藥”。實際上,朱大夫通過觀察發現,很多同一品種的藥材,野生品和種植品的外形差異較大,如蒼術野生品氣味大,切開斷面棕黃,朱砂點明顯,種植品,氣味較小,斷面白且無朱砂點。白芍藥就是因種植后發生改變而產生的。種植品氣味形態發生改變,藥物功效必然也有不同的體現?!渡褶r本草經百種錄》中說“古今名實互異,地土殊產,氣味不同”,芍藥的氣味產生變異,藥物的升降浮沉就會發生改變。芍藥二種,一者金芍藥;二者木芍藥。救病用金芍藥,色白多脂肉;木芍藥色紫,瘦多脈——《證類本草》
★白芍的藥性狀性味和作用原理白芍藥,古稱“金芍藥”,現主產地是安徽和浙江,亳州的白芍產量大,規格分類多,藥材外形是呈圓柱形,顏色棕紅色或棕黑色,去皮后色白,質地沉重,斷面平坦致密,呈明顯的放射狀紋理(菊花心),具體作用原理如下:①白芍味道苦酸甘,《內經》說“酸苦涌泄為陰”,酸苦的藥物性主沉降,善于養陰,沉降屬寒,藥性性寒,寒能清熱。酸入肝,苦入心,肝膽相表里,心與小腸相表里,白芍可作用到肝膽,以及心與小腸,可清泄肝膽火邪,酸寒味甘的藥物可實現酸甘化陰的作用,本品能柔肝養血,可用于肝血不足,肝氣條達氣機不暢,出現的疼痛,所以白芍可柔肝養血,緩解止痛,亦可清心與小腸的熱邪郁滯。此外,白芍入肝,量大時,亦能活血,因肝藏血,可調節血液容量。泄小腸可以實現利水的作用。止血虛之腹痛,斂血虛之發熱——《本草正》
②白芍,藥材質地沉重,顏色色白,沉重主降,色白屬金,金能制木(肝),肝屬木,加之味酸入肝,稟賦沉重的金氣??酥聘侮栔夏?,柔肝養血也可調肝陽上亢。白芍(專入肝),有白有赤,白芍,味酸微寒無毒,功專入肝經血分斂氣——《本草求真》
白芍的功效可以總結為:養血柔肝,緩急止痛,斂陰和營,平抑肝陽。臨床上,多用于肝血不足之疼痛,眼病,眩暈,甲亢的配伍調治?!锍嗌值乃幮孕誀詈妥饔迷沓嗌炙?,古稱“木芍藥”,現多為野生品種,主產于內蒙,黑龍江,河北,質量較好。陜西,四川有“山赤芍”亦可入藥,少數地區有種植赤芍的情況,但藥效不穩定,上市的藥量不多。赤芍的性狀特點為外皮顏色黑色或深棕黑色,且有縱紋不光滑,質地較白芍疏松,有裂紋空隙,味道苦味大,酸味小,這一點與白芍不同。皮部和心部(木部)較松。具體作用原理如下:①赤芍藥,味道苦酸,苦中酸輕,苦能泄熱,藥性屬寒,寒能清熱,苦能入心,因心主血脈,心火獨亢,必然血分受熱,血與熱結,所以赤芍可清熱涼血,活血化瘀。②赤芍藥,味酸入肝,藥性性寒,能清肝瀉火,臨床上,中醫師多用于肝火旺盛的配伍。赤芍藥,味苦能泄,味酸入肝,專泄肝火——《藥品化義》
綜合分析,赤芍藥的功效為: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清肝瀉火?!锇咨炙幒统嗌炙幍膮^別總結①外形性狀的區別白芍飲片外皮和斷面光滑,皮部與木部聯系緊密,比赤芍脆,折斷有清脆聲。赤芍外皮具有縱紋,質地呈木質,質地較白芍疏松,皮部與木部較為疏松,注意,朱大夫發現白芍根部的尾端,與赤芍接近,容易摻入赤芍的飲片中,但二者口感亦有明顯區別。②味道的區別白芍味道酸澀而苦,苦味一般。赤芍苦味中,苦后發甜,這也是區別之處。③功效作用的區別白芍偏補,可以柔肝養血,緩急止痛,平肝潛陽。赤芍偏泄,可以清熱涼血,泄火化瘀??偨Y:漢代時,白芍藥與赤芍藥同稱為“芍藥”,那個時期野生品較多,野生品類似赤芍藥的性狀,至唐宋時期,種植品的出現,使芍藥種類發生變化,種植的芍藥就是現在的白芍藥。由于種植年代久遠,使二者的性狀功效發生了很大的區別。如白芍外皮光滑,多經水煮后切片加工,斷面致密瓷實。赤芍一般就是原藥材經過水悶后就可切片加工了,所以斷面多呈木質。臨床上,白芍偏補,可用于肝血虛證,肝陽上亢證。赤芍偏泄,可用于肝火旺盛,心火旺盛,血熱互結的問題。實際上,二者有時候是可以互換的,許叔微在《傷寒發微論》中就提到“外感中風的桂枝湯,營血虛可用白芍,營血不虛兼有熱重者,可用赤芍”。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備注:文中參考了古代本草的著作和中醫經典理論,結合個人經驗和觀點,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