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蓮為唇形科植物半枝蓮的干燥全草,中藥分類里面屬于清熱藥,具有清熱解毒,化瘀利尿功效,常用于疔瘡腫毒,咽喉腫痛,跌撲傷痛,水腫,黃疸,蛇蟲咬傷。
此圖片來源于網絡
半枝蓮,顏值蠻高的一個植物,藍紫色的花序齊刷刷的往一邊倒,名字大概也就這么來的吧,又有別名牙刷草。
半枝蓮的作用?
對于半枝蓮的話這個是為唇形科植物的,對于這個藥物的功效的話是具有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腫止痛還有抗癌等功效的,所以的話對于這種藥物的話對于身體來說是非常的好的,但是對于人使用的話也是要引起的注意的,一旦對這個物質過敏的話就是不能食用的。
穿心蓮和半枝蓮有什么區別?
穿心蓮
又名春蓮秋柳,一見喜,欖核蓮、苦膽草、金香草、金耳鉤、印度草,苦草等。一年生草本植物,長4~8厘米,寬1~2.5厘米。藥用植物,有清熱解毒、消炎、消腫止痛作用。
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莖高50~80厘米,4棱,下部多分枝,節膨大。葉卵狀矩圓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4~8厘米,寬1~2.5厘米,頂端略鈍?;ㄐ蜉S上葉較小,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集成大型圓錐花序;苞片和小苞片微小,長約1毫米;花萼裂片三角狀披針形,長約3毫米,有腺毛和微毛;花冠白色而小,下唇帶紫色班紋,長約12毫米,外有腺毛和短柔毛,2唇形,上唇微2裂,下唇3深裂,花冠筒與唇瓣等長;雄蕊2,花藥2室,一室基部和花絲一側有柔毛。蒴果扁,中有一溝,長約10毫米,疏生腺毛;種子12粒,四方形,有皺紋。
分布狀況
我國福建、廣東、海南、廣西、云南常見栽培,江蘇、陜西亦有引種;原產地可能在南亞。澳大利亞也有栽培。專門收割全草供藥用。
藥用價值
藥理作用
解熱作用
穿心蓮內酯、新穿心蓮內酯均具有抑制和延緩肺炎雙球菌和溶血性乙型鏈球菌所引起的體溫升高的作用,而后者的作用強度不及前者。對于傷寒副傷寒菌苗所致發熱的家兔或 2,4--二硝基苯酚所致發熱的大鼠,去氧穿心蓮內酯、穿心蓮內酯、新穿心蓮、內酯、脫水穿心蓮內酯均有一定的解熱作用,其中以脫水穿心蓮內酯作用最強。以去氧穿心蓮內酯和新穿心蓮內酯混懸腹腔注射給藥,對同時皮下注射肺炎雙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培養物所致發熱家兔能延遲體溫上升時間,減弱體溫上升程度。
抗炎作用
采用二甲苯、醋酸所致小鼠皮膚或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灌胃去氧穿心蓮內酯或脫水穿心蓮內酯均能減少毛細血管壁的滲出,與對照比較P<0.05或P<0.01。對大鼠用巴豆油所致出血性壞死性滲出,去氧穿心蓮內酯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去氧穿心蓮內酯、穿心蓮內酯和新穿心蓮內酯在100mg/囊的大劑量下7.5小時 對大鼠CMC囊中白細胞游走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實驗還觀察到這四種穿心蓮內酯對小鼠腎上腺皮質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興奮作用,以脫水穿心蓮內酯為最強。穿心蓮內酯和新穿心蓮內酯有抑制大腸桿菌的作用。
保肝利膽作用、抗腫瘤作用。
臨床應用
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
穿心蓮[chuān xīn lián]
爵床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穿心蓮(學名: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 Nees),又名春蓮秋柳,一見喜,欖核蓮、苦膽草、金香草、金耳鉤、印度草,苦草等。一年生草本植物,長4~8厘米,寬1~2.5厘米。藥用植物,有清熱解毒、消炎、消腫止痛作用。
主要成份
葉含二萜內酯化合物:穿心蓮甲素即去氧穿心蓮內酯0.1%以上,穿心蓮乙素即穿心蓮內酯1.5%以上,穿心蓮丙素即新穿心蓮內酯0.2%以上;及高穿心蓮內酯,潘尼內酯。還含穿心蓮烷,穿心蓮酮,穿心蓮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等。
根除含穿心蓮內酯外,還含5--羥基--7,8,2',3'--四甲氧基黃酮、5--羥基--7,8,2'--三甲氧基黃酮、5,2'--二羥基--7,8--二甲氧基黃酮、芹菜素--7,4'--二甲醚、α--谷甾醇等。
全草尚含14--去氧--11--氧化穿心蓮內酯、14--去氧--11,12--二去氫穿心蓮內酯,另據初步分析,還含甾醇皂甙、糖類及縮合鞣質等酚類物質。
又從葉、嫩枝、胚軸、根和胚芽所得的愈合組織,經培養分離,得三種倍半萜內酯化合物:欖核蓮內酯A、B和C。[4]
藥用價值
藥理作用
解熱作用
穿心蓮內酯、新穿心蓮內酯均具有抑制和延緩肺炎雙球菌和溶血性乙型鏈球菌所引起的體溫升高的作用,而后者的作用強度不及前者。對于傷寒副傷寒菌苗所致發熱的家兔或 2,4--二硝基苯酚所致發熱的大鼠,去氧穿心蓮內酯、穿心蓮內酯、新穿心蓮、內酯、脫水穿心蓮內酯均有一定的解熱作用,其中以脫水穿心蓮內酯作用最強。以去氧穿心蓮內酯和新穿心蓮內酯混懸腹腔注射給藥,對同時皮下注射肺炎雙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培養物所致發熱家兔能延遲體溫上升時間,減弱體溫上升程度。
抗炎作用
采用二甲苯、醋酸所致小鼠皮膚或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灌胃去氧穿心蓮內酯或脫水穿心蓮內酯均能減少毛細血管壁的滲出,與對照比較P<0.05或P<0.01。對大鼠用巴豆油所致出血性壞死性滲出,去氧穿心蓮內酯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去氧穿心蓮內酯、穿心蓮內酯和新穿心蓮內酯在100mg/囊的大劑量下7.5小時 對大鼠CMC囊中白細胞游走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實驗還觀察到這四種穿心蓮內酯對小鼠腎上腺皮質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興奮作用,以脫水穿心蓮內酯為最強。穿心蓮內酯和新穿心蓮內酯有抑制大腸桿菌的作用。
抗蛇毒及毒蕈堿樣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穿心蓮醇提物的水溶部分50或100mg/只,均能非常顯著地延長眼鏡蛇毒中毒所致小鼠呼吸衰竭和死亡的時間,此提取物能引起犬血壓下降,毒扁豆堿可增強此作用,而阿托品則可阻斷,抗組胺藥及受體阻斷劑均無影響;提取物可抑制在體蛙心,但此作用也可被阿托品所阻斷。提取物還可使豚鼠回腸收縮,毒扁豆堿可增強其作用,阿托品亦能阻斷其作用,而抗組胺藥也無明顯影響。提取物對蛙腹直肌不產生任何作用。表明穿心蓮提取物對煙堿受體活性無影響,而顯示明顯的毒蕈堿樣作用,這可能是其抗蛇毒作用的機制。
中止妊娠作用
小鼠每日腹腔注射穿心蓮煎劑10g(生藥)/kg,連續2天,有顯著的抗著床及中止早、中、晚期妊娠作用;每日肌肉注射(12.5g/kg)、皮下注射(12.5g/kg)、灌胃(25g/kg)、靜脈注射(6.25g/kg),連續2天或宮腔注射(2.5g/kg)1次也均能中止早期妊娠,其中以腹腔注射、靜脈注射效果最好;宮腔給藥效果亦好,且用量小。對早期妊娠家兔有同樣的作用。早期妊娠小鼠靜脈注射穿心蓮苦味素625mg/kg,每日1次,連續2天也可引起流產。外源性孕酮及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對穿心蓮引起的早期流產有保護作用。脫水穿心蓮內酯衍生物--穿--4 對小鼠和大白鼠均有良好的抗早孕作用。
保肝利膽作用
穿心蓮對大鼠有利膽作用,并可增加大鼠肝重量。腹腔注射穿心蓮內酯可使大鼠膽汁流量明顯增加。其所分泌膽汁的物理性質亦有所改變。穿心蓮內酯還能對抗CCl4、D--半乳糖胺(800mg/kg)和乙酰氨基酚(3g/kg,口服)造成的肝毒作用,顯著降低,SGPT、SGOT、SALP、HT平。
抗腫瘤作用
脫水穿心蓮內酯琥珀酸半酯對W256移植性腫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脫水穿心蓮內酯二琥珀酸半酯氫鉀制成的精氨酸復鹽(OASKARG)對培養的乳腺癌細胞DNA合成可能有抑制作用。
其他作用
穿心蓮內酯及其衍生物對人胃腫瘤細胞KATO--lll具抑制作用。穿心蓮的正已烷提取部分對牛眼晶狀體內醛糖還原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穿心蓮對大鼠有利膽作用,并可增加鼠肝重量,縮短環已巴比妥引起的睡眠時間。乙醇提取物對大腸桿菌腸毒素引起的腹瀉有對抗作用。[3]
藥理毒性
穿心蓮毒性很小,小鼠口服粗結晶10g/kg,活動減少,常閉眼不動似睡眠狀,解剖后肉眼觀察心、腎、肝、脾等外觀正常;每天口服0.5g/kg,連服10天,對小鼠的生長、食欲、大便、精神狀態及紅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及白細胞分類計數等均未見異常。小鼠腹腔注射煎劑0.5g生藥/只,24小時內2只鼠全部死亡,注射水提取物者則需 lg生藥/只,方有同樣毒性。14~去氧穿心蓮內酯注射液靜脈注射,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為0.359±0.012g/kg。穿心蓮水煎劑酒沉提取物靜脈注射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為0.359±0.012g/kg。14~去氧穿心蓮內酯、穿心蓮內酯、新穿心蓮內酯以5g/kg給小鼠1次灌服或每日0.5g/kg連服10天,均未見明顯毒性反應。穿心蓮總內酯小鼠口服半數致死量為13.4g/kg,去氧穿心蓮內酯為>20g/kg,穿心蓮內酯>40g/kg,新穿心蓮內酯和脫水穿心蓮內酯的半數致死量均>20g/kg。亞急性毒性試驗表明,去氧穿心蓮內酯或穿心蓮內酯灌胃,1g/kg,每日1次,連續7天,對大鼠或家兔的體重、血象、肝腎功能及主要臟器的組織切片均未見明顯影響。[3]
臨床應用
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
穿心蓮
穿心蓮具有消炎解毒作用,臨床上曾應用于多種感染性疾病,包括外傷感染、癤、癰、丹毒、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體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支氣管炎、急性菌痢、急性胃腸炎、尿路感染、子宮內膜炎、盆腔炎、中耳炎、牙周炎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療效。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治療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炎癥、治療毒蛇咬傷等等。
還有一種可以吃的穿心蓮并不是真正的藥用穿心蓮而是牡丹吊蘭又叫心葉日中花(圖中第三張圖片就是牡丹吊蘭)
半枝蓮
別稱:趕山鞭(四川成都)、瘦黃芩(四川普格),牙刷草(江蘇蘇州),田基草(江蘇宜興),水黃芩(江蘇南京),狹葉韓信草(廣州植物志)。是馬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半支蓮株高可達55厘米,叢生密集,花繁艷麗,花期又長,是裝飾草地、坡地和路邊的優良配花,亦宜花壇邊緣和花境栽植,盆栽小巧玲瓏,可陳列在陽臺、窗臺、走廊、門前、池邊和庭院等多種場所觀賞。
分布于阿根廷、巴西南部、烏拉圭以及中國大陸的公園等地,常生于逸生,原產于南美洲。半支蓮全草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腫止痛、抗癌等功能。性寒味酸,全草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成分。有涼血解毒,散瘀止痛,消腫和清熱利濕之功效。
地理分布
分布中國河北,山東,陜西南部,河南,江蘇,浙江,臺灣,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印度東北部,尼泊爾,緬甸,老撾,泰國,越南,日本及朝鮮也有。
功能主治: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抗癌之功效;治闌尾炎、肝炎、胃痛、早期肝癌、肺癌、子宮頸癌、乳腺炎等;外用治痛癤療,跌打腫痛等癥。此藥民間用量較大。
①《南京民間藥草》:破血通經。
②《廣西藥植圖志》:消炎,散瘀止血。治跌打傷及血痢。
③《南寧市藥物志》:消腫止痛。治跌打刀傷及瘡瘍。
④《泉州本草》:通絡,清熱解毒,祛風散血,行氣利水,破瘀止痛。內服主血淋,吐血,衄血;外用治毒蛇咬傷,癰疽,疔瘡,無名腫毒。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治癌改善癥狀;闌尾炎,肝炎。
⑥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治食道癌、胃癌、子宮癌。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品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注意事項:血虛者不宜,孕婦慎服。
圖片四五六是半枝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