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又稱為跟痛癥,是足跟部周圍疼痛性疾病的總稱。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跖筋膜炎,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表現為跖筋膜纖維斷裂及修復過程,在跟骨下方偏內側的筋膜附麗處骨質增生及壓痛,側位X
射線片顯示跟骨骨刺。
足跟痛分為兩種:一種是真性足跟痛,X光片證實確有跟骨骨刺的形成,痛點集中;另一種是假性足跟痛,X光片沒有骨刺增生的形成,足跟部持續疼痛,雙腿有沉重的乏力感。足跟痛常表現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最痛,走幾步后便可以逐漸緩解。
從中醫的角度分析,足跟痛屬骨痹的一種,多因肝腎陰虛,感受寒邪致??捎靡恍┫?、鎮痛、活血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的中藥治療。像趙.
氏
.養
生
.膏
.貼外敷于足跟肌表刺激神經末梢,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達到消腫,消炎和鎮痛之目的。安全、經濟、快速解除足跟病痛。
患者還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足部的護理并使用一些有效的偏方進行輔助治療:
1、用一熱水袋,裹幾層干布或毛巾,貼敷于痛處(足跟底或足跟后部),次日起床時去除;
2、可進行簡單的自我按摩,促進足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3、用陳醋1000毫升,加熱至足可浸入的溫度,浸泡患腳,每次20-30分鐘,每日1-2次;
4、治療期間,還應適當休息,少走路,少彈跳,宜穿寬松柔軟、輕便舒適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