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旦高熱不退,大多數人會選擇輸液,一般以輸抗生素為主,次數增多,孩子的抵抗力逐漸下降,耐藥率反而上升。
很多家長也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尋求中醫治療。但大部分人認為中醫、中藥不適合治療像高熱這種急癥,只適合調理一些慢性病。
(網絡圖,僅供參考)
其實不然,使用中藥退熱效果不比輸液差。小兒高熱70%-80%以病毒感染為主,而中藥正是抗病毒的一把好手,像金銀花、連翹、黃芩、柴胡、大青葉、生石膏、水牛角這些中藥辛涼解表、清熱解毒功效卓著,有些還具有抗菌功能,可謂是“天然的抗生素”。
一、口服中藥在初期發熱時可以選擇一些中成藥,如小柴胡顆粒,柴黃顆粒,金銀花顆粒,三九感冒顆粒(中藥版),均能達到較好退熱效果。當不能緩解時請及時就醫,開出對癥中藥湯劑服用,效果將更加明顯。
(網絡圖,僅供參考)
二、針灸點刺放血中醫學認為不論外感還是內傷所致的高熱其根源在于邪毒侵襲,正邪交蒸。不論臟腑經絡,表里上下,血分氣分,一有所阻,即會引起發熱。高熱的治療當以清、和為大法。點刺放血療法正是以其原理而治病。
穴取耳尖,讓患兒取舒適體位,用75%的醫用酒精消毒患兒耳尖及術者雙手十指,將耳尖揉搓發紅、發熱,將耳輪自然向耳屏對折,用一次性采血針或小號三棱針,在耳尖穴直刺約2毫米深。
接著術者采用雙手拇食指一捏一放,同時用95%酒精擦拭點刺處,好讓血液順利流出,以見血色由黑紫變為淡紅為度,按壓止血并碘伏消毒。
根據發熱程度可一側取穴或雙側取穴;可以一天一次或一天兩次。耳尖穴又名耳涌,是經外奇穴,是針灸臨床常用穴位之一。
(網絡圖,僅供參考)
針灸治療高熱驚厥采用急則治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在驚厥發作時,急予針刺人中、涌泉等穴位,人中穴采用由下向上斜刺,涌泉穴采用直刺。
可配合捻轉或提插等稍強刺激手法,以盡快控制抽搐,然后再行中藥治療,鉤藤、羚羊角粉,安宮牛黃丸均有較好止痙效果。
三、刮痧另外,刮痧也是人小兒退熱的安全有效的療法之一,對高熱也有奇效,可選大椎穴,背部沿督脈和膀胱經、腋窩、肘窩處。
先以潤滑油涂在施治區上,以刮板側緣在治療區,自上而下,先輕后重,邊刮邊涂油,先背部,后四肢,刮至紫紅色有痧點出現時,停止刮,以三棱針挑破數個較大的痧點放血少許,以棉球擦干,刮痧療法一般只刮一次。
配合中藥口服治療,對連續高熱、營養狀況差、精神萎靡的患兒可適當靜脈補液。
湖南醫聊特約問答作者:湖南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羅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