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制劑的任務
運用現代分析手段和方法(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和微生物學等),對中藥制劑的各個環節(原料,半成品及成品)進行質量分析,如原料藥材是否合格,在制劑中是否可以檢出,有效成分含量是否符合規定,有毒成分是否超過限量等,從而全面保證中藥制劑質量。
中藥制劑分析的意義
中藥制劑質量的優劣,不但直接影響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效果,而且密切關系到人民的健康與生命安全。為了保證用藥的安全,合理和有效,在中藥制劑的研究,生產,保管,供應及臨床使用過程中,都應進行嚴格的分析檢驗,全面控制中藥制劑的質量。
如何理解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有何指導意義?是什么?
我講一下個人的理解。
中醫的整體觀念是把人體作為全局來看,分析氣血運行循環的供、求、盈、虧,以及各臟腑器官的功能盛衰狀況,
“補其不足,損其有余”
所以有“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之說。
“治病必求于本”,以“癥”為“象”,辯證求因。
“有諸于內,必形于外”,從外象分析內在的病變。
例如,電路的保險絲燒斷了是表“象”,過載是“本”,不排除過載的原因,只是接保險絲,是“治標不治本”。
“五行生克之說”,是講治病是全面性的“調理”。
“虛則補其母,實則泄其子”,就是兼顧病位的上游與下游的協調。
例如“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意為,肝臟不舒影響到膽汁排泄,會影響到消化系統,治肝兼顧脾胃。
范圍再擴大一點,就是人體與太陽星系之間的相關因素。
這就是與現代西醫不同的地方。
就簡單的說這些吧,不滿意可以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