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指聞起來的藥味
臭的,阿魏,赤芍,動物藥,紫河車。。。
辛的,花椒,丁香,木香,川芎,干姜,當歸,白芷,肉豆蔻。。。
生物藥與中藥的區別
中藥是俺中醫傳統采集加工和配方的藥材,主要是植物藥,少數是動物藥,個別是礦物藥和其他。生藥一般指植物性藥材,與中藥概念相交但不完全等同,還涉及到利用現代技術進行加工、提取和制備
中醫中中草藥藥性是怎么被發現的
傳說神農一生下來就是個“水晶肚”,幾乎是全透明的,五臟六腑全都能看得見,還能看得見吃進去的東西。那時候,人們經常因亂吃東西而生病,甚至喪命。神農為此決心嘗遍百草,能食用的放在身體左邊的袋子里,介紹給別人吃,用作藥用;不能夠食用的就放在身體的右邊袋子里,提醒人們注意不可以食用。中藥藥效的確定有說是古人反覆試驗所得的。但世上草藥種如此之多,總不可能靠試去試出所有功效,中醫陰陽五行理論才是找出藥效的根本。
只要有仔細讀過古代本草專著的人就知道,古人是靠藥物的生長形態,味道,生長環境,采集季節,用藥的部位而去分析藥物所得的"天賦",因此會出現不同醫家對同一種藥物的作出不同解讀。
而以前的本草書多數言及藥物所治的癥狀,即分析藥物可以對人體產生什麼作用,后世的人再根據其所治去歸納去得出功效及歸經。當然,藥物的炮制也是有理論去支持。
你提出現代的肥料改變的問題是對的, 現在的中藥質量肯定不及以往,但植物本身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境,所以藥效基本變動不大,然而藥力跟以往可能有所差別。
現代的中藥書只道出中藥最簡單的功效,根本不能指導臨床,如果想對此有所提高,請多讀以前的本草專著,但因多涉及陰陽五行及其他中醫理論,所以若你想自學中藥的話我建議你先了解一些中醫的基本理論,再細讀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