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本草經》簡稱《本草經》或《本經》?!侗静萁洝肥乾F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為我國早期臨床用藥經驗的第一次系統總結,歷代被譽為中藥學經典著作,成為中藥理論精髓。 書中對每一味藥的場地、性質、采集和主治病癥都有詳細記載。對各種藥物怎樣相互配合應用,以及簡單的制劑,都做了概述。更可貴的是早在兩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通過大量的治療實踐,已經發現了許多特效藥物,如麻黃可以治療哮喘,大黃可以瀉火,常山可以治療瘧疾等等。這些都已用現代科學分析的方法得到證實。 在我國古代,大部分藥物是植物藥,所以“本草”成了它們的代名詞,這部書也以“本草經”命名。漢代托古之風盛行,人們尊古薄今,為了提高該書的地位,增強人們的信任感,它借用神農遍嘗百草,發現藥物這婦孺皆知的傳說,將神農冠于書名之首,定名為《神農本草經》。儼然《內經》冠以黃帝一樣,都是出于托名古代圣賢的意圖。 “本草”是中藥的代稱,雖然在藥物中,動物類和礦物類以及其他種類的藥物也很多,但是占絕大多數的是草木之屬。植物的種類繁多,采擷方便,所以常用“本草”來指代全部中藥。這部書的作者已不可考了,名借“神農”,也是象《黃帝內經》一樣,托古人之名的方法?!渡褶r本草經》是最早的一部藥物學專著,對于藥物及藥事(采摘、炮制及使用方法等)的論述,到了今天,仍是醫藥工作者的主要理論依據和操作規范。 該書在記載藥物的時候,將藥物按照效用分為下、中、下“三品”:上品120種,主要是一些無毒藥,以滋補營養為主,既能祛病又可長服強身延年;中品120種,一般無毒或有小毒,多數具補養和祛疾的雙重功效,但不須久服;下品125種,是以祛除病邪為主的藥物,多數有毒或藥性峻猛,容易克伐人體正氣,使用時一般中病即止,不可過量使用。全書共記載了365種藥物,而這種分類方法也是最原始的藥物分類法,便于選擇和使用可以輕身延年及養生保健的藥品,同時提供了治療疾病的安全有效的藥物范圍。但是,這種分類方法并不能明確分出藥性和主治病證的特點,不太方便于從醫者的學習和整理,現在已不常用了。 另外,《本經》依循《內經》提出的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也將藥物以朝中的君臣地位為例,來表明其主次關系和配伍的法則?!侗窘洝穼λ幬镄晕兑灿辛嗽敱M的描述,指出寒熱溫涼四氣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藥物的基本性情,可針對疾病的寒、熱、濕、燥性質的不同選擇用藥。寒病選熱藥;熱病選寒藥;濕病選溫燥之品;燥病須涼潤之流,相互配伍,并參考五行生克的關系,對藥物的歸經、走勢、升降、浮沉都很了解,才能選藥組方,配伍用藥。 藥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也是藥學一大關鍵,《本經》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藥物之間,有的共同使用就能相互輔佐,發揮更大的功效,有的甚至比各自單獨使用的效果強上數倍;有的兩藥相遇則一方會減小另一方的藥性,便其難以發揮作用;有的藥可以減去另一種藥物的毒性,常在炮制毒性藥時或者在方中制約一種藥的毒性時使用;有的兩種藥品本身均無毒,但兩藥相遇則會產生很大的毒性,損害身體等等。這些都是業醫者或從事藥物學研究的人員必備的基本專業知識,十分重要,甚至操縱著生死之關隘,不可輕忽一分半毫。 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神農本草經》都是醫生和藥師學習中藥學的教科書,或者是作為必讀書,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書中對于藥物性質的定位和對其功能主治的描述十分準確,其中規定的大部分藥物學理論和配伍規則,到今天,也仍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理論支柱。對于現代的中醫臨床,《神農本草經》的論述仍舊具有十分穩固的權威性,同時,它也成為了醫學工作者案頭必備的工具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