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這個詞其實源自國外,其實它是一個“舶來詞”,并非我們國家傳承下來的。在國外,對于健康來說常用的詞是“保健”,顧名思義,保健的意思就是保護健康。而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與健康相近的詞,更多提及的是“養生”,這個也不難理解,養生就是養護生命,跟健康基本同義。
咱們還是說回老本行吧,在心臟領域,美國心臟協會曾經出臺心血管健康保健的“七條法則”,也被稱之為“生命健康七法則”。這七條法則包括:規律運動、健康血脂、健康血糖、健康飲食、理想血壓、控制體重、不吸煙!
其實,這個生命法則挺不錯的,簡單實用,把對于心血管健康最重要的幾條因素都說出來了。如果你能嚴格按照這個標準執行,那一定可以收獲心血管健康。
中國的養生智慧就更加一向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人要和自然達成和諧一致的境界。這很像現代醫學提出的“生物-自然-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這種醫學模式除了重視人體沒有疾病,還重視精神心理的健康和社會生活的健康。其實跟我們傳統的養生精神有些相似,尤其是與外界環境和諧統一這個層面上,可以說是異曲同工。
其實,對于張大夫來說,也比較推崇這種“生物-自然-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希望大家不但沒有疾病,還能身心愉悅,開開心心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