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寫好這部書,李時珍不但在治病的時候注意積累經驗,還走遍了產藥材的名山。白天,他踏青山,攀峻嶺,采集草藥,制作標本;晚上,他對標本進行分類,整理筆記。幾年里,他走了上萬里路,訪問了千百個醫生、老農、漁民和獵人。對好多藥材,他都信口品嘗,判斷藥性和藥效。
有一次,李時珍經過一個山村,看到前面圍著一大群人。走近一看,只見一個人醉醺醺的,還不時地手舞足蹈。一了解,原來這個人喝了用山茄子泡的藥酒?!吧角炎印崩顣r珍望著笑得前俯后仰的醉漢,記下了藥名?;氐郊?,他翻遍藥書,找到了有關這種草藥的記載??墒撬帟蠈懙煤芎唵?,只說了它的本名叫“曼陀羅”。李時珍決心要找到它,進一步研究它。后來李時珍在采藥時找到了曼陀羅。他按山民說的辦法,用曼陀羅泡了酒。過了幾天,李時珍決定親口嘗一嘗,親身體驗一下曼陀羅的功效。他抿了一口,味道很香;又抿一口,舌頭以至整個口腔都發麻了;再抿一口,人昏昏沉沉的,不一會兒竟發出昏昏沉沉的。最后,他失去了知覺,摔倒在地。一旁的人都嚇壞了,連忙給李時珍灌了解毒的藥。過了好一會兒,李時珍醒過來了,大家這才松了一口氣。醒來后的李時珍興奮極了,連忙記下了曼陀羅的產地、形狀、習性、生長期,寫下了如何泡酒以及制成藥后的作用、服法、功效、反應過程等等。有人埋怨他太冒險了,他卻笑著說:“不嘗嘗,怎么斷定它的功效呢?再說,總不能拿病人去做實驗吧!”聽了他的話,大家更敬佩李時珍了。就這樣,又一種可以作為臨床麻醉的藥物問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