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 id="rbyzp"></th>

      <rp id="rbyzp"><ruby id="rbyzp"></ruby></rp>
      <progress id="rbyzp"></progress>
      孫德藥材網
      手機端
      首頁 > 中藥材庫>詳情

      中草藥的名稱及其作用(副作用也要寫)

      來源: admin 發布于:2021-07-20 06:17:28

        【中文名】龍葵(《藥性論》)
        【類 別】全草類
        【異名】苦菜(《唐本草》),苦葵、老鴉眼睛草、天茄子(《本草圖經》),天茄苗兒(《救荒本草》),天天茄(《滇南本草》),救兒草、后紅子(《滇南本草圖說》),水茄、天泡草、老鴉酸漿草(《綱目》),天泡果(《植物名實圖考》),七???、烏療草(《福建民間草藥》),黑天棵(《江蘇植藥志》),黑天天、黑星星、野茄子(《東北藥植志》),惹子草、野辣子(《中國土農藥志》),黑姑娘(《河北藥材》),野辣椒樹(《江西民間草藥》),烏歸菜(《閩南民間草藥》),野海椒(《四川中藥志》),龍眼草(《遼寧經濟植物志》),黑茄(《杭州藥植志》),地泡子、地葫草、山辣椒(《湖南藥物志》),山海椒、耳墜菜(《貴州草藥》)。
        【來源】為茄科植物龍葵的全草。
        【植物形態】龍葵一年生草本,高約60厘米。
        莖直立或下部偃臥,有棱角,沿棱角稀被細毛。
        葉互生;卵形,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漸狹小至葉柄,先端尖或長尖;葉大小相差很大,通常長4~7厘米,寬3~5厘米,大者長可達13厘米,寬至7厘米;葉緣具波狀疏鋸齒,每邊約3~4齒,齒寬約5毫米,長約3~4毫米;葉柄長15~35毫米,大葉的柄長可達5厘米。
        傘狀聚傘花序側生,花柄下垂,每花序有4~10花,花白色;萼圓筒形,外疏被細毛,裂片5,卵狀三角形;花冠無毛,裂片輪狀伸展,5片,呈長方卵形;雄蕊5,著生花冠筒口,花絲分離,內面有細柔毛;雌蕊1,子房2室,球形,花柱下半部密生長柔毛,柱頭圓形。
        漿果球狀,有光澤,成熟時紅色或黑色。
        種子扁圓形。
        花期6~7月。
        生于路旁或田野中。
        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龍葵根)、種子(龍葵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夏、秋采收。
        ----------------------------------------------------------------------------------------------------------------------------------------------------------------------------------------------------------------------------------------------------------------
        莨菪葉
        (《科學的民間藥草》)
        【異名】鈴鐺草(《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麻性草(《湖南藥物志》)。
        【來源】為茄科植物莨菪的葉片,植物形態詳"天仙子"條。
        【采集】立夏后采收,曬干。
        【藥材】干燥葉大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呈長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約26厘米,寬約10厘米,葉端尖,葉緣不規則羽狀分裂,裂片三角形,上面黑綠色,下面淡灰綠色,密具毛茸,主脈上毛茸更多。由腺毛分泌的物質,在葉片不很干燥時帶粘著性。以葉片綠色,密生茸毛、干燥、無雜質者為佳。
        【化學成分】莨菪葉含灰分20%,總生物堿0.045~0.14%,其中主要是天仙子胺、東莨菪堿及阿托品;另含一種苦甙名天仙子苦甙。
        【性味】《陜甘寧青中草藥選》:"苦,寒,有大毒。"
        【功用主治】鎮痛,解痙。治胃痛,齒痛,氣管炎咳喘。
       ?、倮畛徐铩渡帉W》:"鎮靜,鎮痛。用于支氣管疾病引起的咳嗽、喘息,齒痛等癥。又可為麻醉劑、催眠劑。"
       ?、凇吨袊幹仓尽罚?為膀胱炎與淋病的鎮痛藥,與瀉藥共用,可防上腸絞痛。"
       ?、邸稏|北藥植志》:"治胃痛,神經痛,氣喘等。"
       ?、堋秲让晒胖胁菟帯罚?鎮痛,解痙,止瀉,治氣管炎,咳嗽,氣喘。"
        【用法與用量】內服:研末,3~5厘;制成酊劑、浸膏。流浸膏或混入煙葉內燒煙吸。
        【選方】①治氣管炎:莨菪葉、三棵針、金剛骨各等分為末。每次服一分五厘。(《內蒙古中草藥》)
       ?、谥卫先丝人?、氣喘:莨菪葉少許,混煙葉中吸之。(《內蒙古中草藥》)
       ?、壑窝捞郏狠馆腥~少許,混煙葉中,吸(煙)含口內。(《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
        --------------------------------------------------------------------------------
        上下兩層,有一尺多高,根部為藥,
        是不是藥名應該叫“重樓-七葉一枝花”,如果是七葉一枝花那它的性味是苦,微寒;有小毒.
        主治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用于疔腫癰腫,咽喉腫痛,毒蛇咬傷.跌仆傷痛,驚風抽搐.
        ----------------------------------------------------------------------------------
        天門冬
        天門冬為百合科植物天門冬的塊根,又名天冬。性寒,味甘,微苦。具有養陰清熱,潤肺滋腎的功效。
        用于治陰虛發熱、咳嗽吐血、肺癰、咽喉腫痛、等
        氣味:(根)苦、平、無毒。
        主治:1、肺痿咳嗽,吐涎,回燥而不渴。用生天門冬搗汁一斗、酒一斗、飴一升、紫苑四合,濃煎成丸子。每服一丸,如杏仁大。一天服三次。
        2、肺勞風熱。用天門冬(去皮、心)煮食,或查干為末,加蜜做成丸子服下。
        3、風顛發作(耳如蟬鳴,兩脅牽痛)。用天門冬(去心、皮),曬干,搗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宜久服。
        4、小腸偏墜。用天門冬三錢、烏藥五錢,水煎服。
        5、癰疽。用天門冬三、五兩,洗凈,搗細,以好酒濾取汁,一次服下。未效,可再次服藥,必愈。
        植物特性
        為多年生長綠,半蔓生草本,莖基部木質化,多分枝叢生下垂,長80~120厘米,葉式叢狀扁形似松針,綠色有光澤,花多白色,花期6~8月,果實綠色,成熟后紅色,球形種子黑色。
        生長特性
        喜溫暖濕潤、半陰,耐干旱和瘠薄,不耐寒,冬季須保持6℃以上溫度。
        -------------------------------------------------------------------------
        三葉鬼針草
        別名 鬼針草。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25~100cm。莖直立,四棱形,疏生柔毛或無毛。中下部葉對生,葉片3~7深化裂至羽狀復葉,很少下部為單葉,小葉片質薄,卵形或卵狀橢圓形,有鋸齒或分裂,下部葉有長葉柄,向上逐漸變短;上部葉互生,3裂或不裂,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開花時直徑約為8mm,有長梗;總苞片7~8,匙形,邊緣有細軟毛;外層托片狹長圓形,內層托片狹披針形;舌狀花白色或黃色,4~7朵或有時無,部分不育;管狀花黃褐色,長約4.5mm,5裂。瘦果線形,成熟后黑褐色,長7~15mm,有硬毛;冠毛芒刺狀,3~4枚,長1.5~2.5mm?;ü?~11月。
        生于路邊、荒野。分布于華北、華東、中南、西南。
        采制 夏、秋季采收,曬干或鮮用。
        性味: 性平,味苦。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瀉。用于腸炎腹瀉、闌尾炎、感冒咽痛、肝炎、蛇蟲咬傷。
        ------------------------------------------------------------------------------
        紫蘇的葉或帶嫩枝。
        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60~90cm,上部有白色柔毛。葉對生,葉片卵圓形或圓形,長3~9.5cm,寬2~8cm,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粗鋸齒,兩面呈紫紅色,淡紅色,有腺點。輪傘花序2花,組成偏向一側的假總狀花序;苞片卵形,頂端急尖或呈尾狀;花萼鐘狀,外有柔毛及腺點;花冠紫紅色或淡紅色,花冠筒內有環毛,2唇形,上唇微凹,下唇3裂; 雄蕊4。小堅果近球形,黃褐色,有網紋?;ㄆ?~8月,果期9~10月。
        采制 夏季枝葉茂盛時采收,除去雜質,曬干。
        葉片多皺縮卷曲、破碎,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紫色或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數凹點狀的腺鱗。葉柄長2~7cm,紫色或紫綠色。嫩枝直徑2~5mm,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
        性味 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用于風寒感冒、咳嗽嘔惡、、魚蟹中毒。
        ------------------------------------------------------------------------------------
        紫珠葉
        別名 大風葉、白狗腸、大葉紫珠。
        來源 為馬鞭草科植物大葉紫珠的葉。
        植物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幼枝被灰白色長茸毛。葉對生,長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上面有短柔毛,老時稍粗糙,下面密被灰白色茸毛,兩面有不明顯的金黃色腺點,聚傘花序5~7次分歧,總花梗長2~4cm;花萼4齒裂,被星狀柔毛;花冠紫色,管狀,先端4裂,略被細毛;雄蕊4;子房上位,4室。漿果狀核果,小球形,有腺點,熟時紫紅色?;ㄆ谙募?。
        生于山坡 、路旁、疏林中。產于廣東、廣西、云南、貴州。
        采制 夏、秋季采葉,曬干或鮮用。
        性狀 葉多卷曲、皺縮,有的破碎。完整者展平后,長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15~30cm,寬5~11cm,先端漸尖,邊緣有鋸齒,上面有短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茸毛。氣微,味微苦。
        性味 性平,味微辛、苦。
        功能主治 止血消炎,散瘀消腫。用于胃及十二指腸貴瘍出血、外傷出血、扭傷腫痛、化膿性皮膚潰瘍、燒傷、流感。

      国产亚洲精aa在线看,亚洲高清免费视频,日韩欧美中文在线,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th id="rbyzp"></th>

          <rp id="rbyzp"><ruby id="rbyzp"></ruby></rp>
          <progress id="rbyzp"></pro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