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 鹿筋 鹿鞭 鹿尾 豹骨 猴骨 羚羊角 牛黃 麝香 猴棗 熊膽 熊掌 象皮 馬寶 海馬 海龍 狗腎 水獺肝 玳瑁 蛤士膜 珊瑚 龜甲 鱉甲 珍珠 珍珠母 牡蠣 蛤殼 甲香 魚螵 水蛭 魚腦石 石決明 海螵蛸 瓦楞子 雞內金 蟾酥 龍涎香 蟬蛻 蠶沙 穿山甲 蛤蚧 白花蛇 烏梢蛇 蘄蛇 脆蛇 蛇蛻 全蝎 土鱉蟲 地龍 象牙屑 望月砂 夜明砂 五靈脂 刺猬皮 紅娘子 九香蟲 斑蝥 虻蟲 蠐螬蟲 蜈蚣 蜂房 蜂蜜 蜂蠟 白蠟 羌活魚 桑螵蛸
本草綱目里的名貴草藥,要具體名稱,10個左右?
有人把名貴中藥材做了個藥材排名榜,那么藥材排名100名,屬于名貴中藥材有:人參、冬蟲夏草、靈芝、龍涎香、何首烏、雪蓮、麝香、鹿茸、燕窩、海馬、西洋參、川貝母、阿膠、琥珀、珍珠、砂仁、天竺黃、檀香、沉香、安息香、蘇合香、血竭、冰片、穿山甲、龜甲、玳瑁、蛤蚧、海龍、海狗腎、烏梢蛇、金錢白藥蛇、蘄蛇、鹿鞭、牛黃、馬寶、狗寶、猴棗、熊膽、紫河車、哈士蟆油、蟾酥、羚羊角、全蝎、水蛭、石斛、枸杞、西紅花、巴戟天、肉蓯蓉、天麻。我們一起了解下。
「釋名」亦名黃參、血參、人銜、鬼蓋、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皺面還丹。
「氣味」(根)甘、微寒、無毒。
「主治」
1、陰虧陽絕之癥(昏眩、自汗、痰鳴、脈大)。用人參十兩細切,加水二十碗浸透,以桑柴火緩煎成膏。每服一至三碗。持續服至病愈。以方名“人參膏”。
2、胸中痞堅,脅下逆氣搶心。用人參、白術、干姜、甘草各三兩,加水八升,煎至三升。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此方名“治中湯”(理中湯)。
3、脾胃氣虛,不思飲食。用人參一錢、白術二錢、茯苓一錢、灸甘草五分、姜三片、棗一枚,加水二杯,煎至一杯,飯前溫服。此方名“四君子湯”(按:各藥分量在此方中不再折扣)。
4、開胃化痰。用人參二兩(焙)、半夏五錢(姜汁浸后焙干),共研為末,和面揉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姜湯送下。飯后服。一天服三次。藥中加陳皮五錢亦可。
5、胃寒氣滿,饑不能食。用人參二錢、生附子半錢、生姜二錢,加水七合煎成二合,調入雞蛋清一個,空心服下。
6、胃虛惡習,或嘔吐有痰。用人參一兩,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再加竹瀝一杯、姜汁三匙。溫服。此方最宜老人。
7、反胃(飲食入口即吐,病人衰弱無力)。用人參三兩,切片,加水一升,煮成四合,熱服。同時用人參汁加雞蛋白、薤白(即頭)煮粟米粥吃。
8、妊婦腹痛吐酸,不能飲食。用人參、炮干姜,等分為末。加生地黃汁,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
9、陽虛氣喘,自汗盜汗,氣短頭暈。用人參五錢、熟附子一兩,分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加月二碗,煎成一碗,溫服。
10、喘急欲絕。用人參末煎湯,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五至六次。
11、產后發喘。用人參末一兩;另有蘇木二兩,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后,調參末內服。有特效。
12、產后諸虛、發熱、自汁。用人參、當歸,等分為末;另以水三升,加豬腰子一個(切片),糯米半合,蔥白二個,煮米至熟。取汁一碗,將人參、當歸藥末調入煎湯,飯前溫服。
13、產后大便不能,出血很多。用人參、麻子仁、枳殼(麥麩炒過),共研細,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
14、橫生倒產。用人參末、乳香末各一我,丹砂五分,共研細,加雞蛋白一個,生姜汁三匙,攪勻后冷服。有特效。
15、怔忡自汗,心氣不足。用人參、當歸各半兩,和閹豬腰子一對(切片)同煎,空心服。藥渣焙干為末,以山藥末作糊和藥成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棗湯送下。藥中亦可加乳香二錢。
16、肺虛久咳。用人參二兩、鹿角膠(灸過)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薄荷豉湯(如蔥)送下。
17、喘嗽咳血,脈弱無力。用人參末三錢,雞蛋白調勻,清晨服下,服后即去枕仰臥。病不久者,一服可愈。久病者兩服有效。以烏雞蛋的蛋白調藥。效果更佳。
18、咳嗽吐血。用人參、黃芪、面粉各一兩,百合五錢,共研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飯前服,茅根湯送下。又方:人參、乳香、丹砂,等分為末,加烏梅肉和成丸子,如彈子大,每天服一丸,開水送下。
19、吐血下血,血如泉涌。用人參五錢(焙)、側柏葉(先蒸后焙)、荊芥穗(燒存性)各五錢,共研為末。每取二錢加入面粉二錢中,以水調成稀糊吃下。
20、鼻血不止。用人參、嫩柳枝,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日服三次。無柳枝可用蓮子心代。
21、陰虛尿血。用人參(焙)、黃芪(鹽水灸),等分為末;另用紅皮蘿卜一枚,切成四片蜜灸,灸過再灸,以用盡二兩蜂蜜為止。每服以蘿卜一片蘸藥末吃,鹽開水送下。
22、水渴。用人參末,蛋白調勻。每服一錢。一天服三、四次。又方:人參、栝樓根等分,生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飯前以麥門冬煎湯送下。一天服兩次。此方名“玉壺丸”。又方:人參一兩,甘草二兩(雄豬膽汁浸后加灸),腦子半錢,共研為末,調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嚼一丸,冷開水送下。又方:人參一兩,葛粉二兩,共研為末。同時,在豬湯一升中,加藥三錢、蜜二兩,慢火熬成膏子。每夜含咽一匙。三次見效。
23、痢久暈厥,六脈沉香。用人參、附子各一兩半,每次取半兩,加生姜十片、丁香十五粒、粳米一撮,在水二碗中煎至一碗半,空心溫服。
24、禁口痢。用人參、蓮肉各三錢,水煎成濃湯,一口一口細吞之?;蚣咏催^黃連三錢同煎亦可。
25、老人虛痢不止,不能飲食。用人參一兩、鹿角一兩、鹿角(去皮,炒過)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茶匙,米湯調下。一天服三次。
26、傷寒壞癥(傷寒癥或其他時疫,病久體弱,脈沉伏,不省人事)。用人參一兩,加水二杯,煎至一杯,以井水浸冷后服下。不久,鼻梁出汗,既藥有效。此方名“奪命散”(即“復脈湯”)。
27、傷寒厥逆(身有微熱,煩躁,六脈沉細)。用人參半兩,水煮,調牛膽南星末二錢,熱服。
28、筋骨風痛。用人參四兩,酒泡三天,取出曬干,與土茯苓一斤、山慈姑一兩,共研為末,煉蜜和藥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飯前服,米湯送下。
29、小兒風抽筋。用人參、蛤粉、丹砂,等分為末,加母豬血和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金銀湯送下。一天服兩次。
30、小兒驚后眼斜。用人參、阿膠、糯米(炒成珠)各一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溫服。一天服兩次。
31、蜈蚣、蜂蠆螫傷。用人參末涂敷。
「釋名」亦名赤箭芝、獨搖芝、定風草、離母、合離草、神草、鬼督郵。赤箭以“其莖如箭桿”,赤色而得名?!渡褶r本草經》。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癱患不隨、眩暈頭痛等癥。李時珍說:“天麻乃肝經氣分之藥。.......眼黑頭眩,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天訂乃定風草,故為治風之神藥。今有久服天麻藥,遍身發出紅丹者,是其祛風之驗也?!狈灿L化痰、清利頭目、寬胸利膈以及治療頭暈、多睡、肢節痛、偏頭風、鼻癰、面腫等癥,都要服“天麻丸”。配方及服法:天麻半兩、芎二兩,共研為末,煉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嚼服一丸,飯后服,茶或酒送下。
[附]還筒子(天麻子)「主治」定風補虛,功同天麻。
內容太多,如果你只需要名稱,前面第一段足夠了,如果需要藥材具體功效,可以具體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