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是我國傳統醫學寶庫中的瑰寶。而許多中草藥名也如爭艷的百花,天然有趣,寓意悠遠。幾千年來,許多文人雅士、杏林名家與中醫藥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巧妙地運用中藥名編撰對聯,賦草木花卉以生機,寄丹丸膏湯以活力,在給人以藝術享受的同時,又傳播了中醫藥知識。
相傳,在明朝末年,有位文人去拜訪一位老中醫,剛踏入庭院,見滿園翠竹,不禁脫口而出:
避暑最宜淡竹葉;
老中醫一聽便知對方出的是中藥名聯,不假思索,隨聲應道:
傷寒尤妙小柴胡。
進入堂屋,此人想難倒老中醫,便出了一長聯:
白頭翁,持大戟,跨海馬,與木賊草寇戰百合,旋復回朝,不愧將軍國老;
老中醫胸有成竹,坦然答應:
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蓯蓉出閣,宛如云母天仙。
此人聞之,不禁被老先生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醫藥、文學功底所折服。此聯妙就妙在將十余種中藥名自然編入聯中,對仗匹配工整,意境詼諧生動,實乃杏林千古絕對。
在著名中藥店“仁和堂”,門兩側紅漆抱柱上懸掛著一副楹聯:
熟地迎白頭益母,紅娘一見喜;
淮山送牽牛國老,使君千年健。
——此聯巧妙地將熟地、白頭翁、益母草、紅娘子、一見喜、淮山、牽牛子、國老、使君子、千年健十味中藥名串聯成句,一迎一送,對仗工整,搭配巧妙,語意幽默,生活氣息濃厚,讀后樂趣無窮。
還有一中藥鋪門前寫有:
攜老,喜箱子背(貝)母過連橋(翹);
扶幼,白頭翁拾(時)子到常山。
——此聯共嵌入六味中藥,不僅構思奇妙,且暗指醫生要有救死扶傷,普救眾生的高尚醫德。語意雙關,令人拍手稱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