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寒盛,氣血兩虛怎么調理?
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當人體出現陽虛寒盛、氣血兩虛時,預示著身體的機能,已經偏離了生機旺盛的軌道,正在步入一條遂漸衰退的道路。
一.誰偷走了我們的陽氣
在我們的周圍,由陽虛體寒、氣血兩虛而導致高血壓、糖尿病、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肥胖與代謝綜合征等慢性病人,不在少數。
究其根源,罪魁禍首就是“陽氣衰弱"。雖說生老病死這也是自然法則,但專家研究表明,人的壽命應該至少在一百多歲。
《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中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人身之陽氣,有如天上的太陽,得陽光,萬物茂盛、花繁絢麗;失去陽光,萬物凋零、葉枯草衰。
古人常用“亡陽"意指死亡。意思是說,人只要還有一口氣,一線生機就在。換句話說,陽氣旺,寒氣亡;陽氣虛,寒氣盛。
現代生活在文明進步繁榮的同時,也給人的陽氣帶來了諸多的災難,比如空調、著裝袒胸露背、冷飲、霧霾、農藥殘留、熬夜、缺少運動等等。
二.如何判斷體內的寒氣
一.) 輕度體寒癥狀
1.怕冷,手腳冰涼。
2.容易感冒且恢復期長。
3.生理期經痛嚴重,腹部咱垂墜感。
4.面色暗淡,無血色。
5.易疲勞,關節部位易酸痛。
6.睡眠質量差,睡眠淺。
符合以上3條,即可視為輕度體寒。
二.)中度體寒癥狀
1.口腔內易發炎,易長口瘡。
2.容易便秘,經常覺得肚子脹。
3.生理期紊亂,天冷后易延期或量少。
4.皮膚干燥易干裂。
5.腳后跟易干裂,腳部血液循環差。
6.愛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
符合以上3項以及以上,為中度體寒癥狀。
三.)重度體寒癥狀
1.下半身水腫嚴重。
2.尿頻、尿液不易排出。
3.睡一覺手腳仍然冰涼。
4.起床時手腳發麻。
5.經常感到疲倦,四肢發酸,沒有精神。
6.經常感到冒脹氣。
7.月經總遲到,常有血塊,易痛經。
符合以上3項及以上,為重度體寒患者。
三.扶陽祛寒,灼艾第一
宋代著名的醫學家竇材在《扁鵲心書》中,重點倡導的就是艾灸扶陽。他認為自古扶陽有三種辦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
清代吳亦鼎在《神灸經綸》中說:“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用剛,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于臟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概括地說明了灸法治病的特性和效果。
灸法不僅能治病,防病效果亦是譽滿古今?!秱浼鼻Ы鸱健飞险f到一個故事,時人到南方吳、蜀之地,在身上常常施灸,可以預防疫氣傳染疾病。2003年全國非典肆虐泛濫,當西醫束手無策時,艾灸卻大放異彩,建立殊功。所以,明代龔居中在《痰火點雪》中說:“艾灸去病之功,難以枚舉,凡虛實寒熱,輕重遠近,無往不宜"??梢娋姆ㄓ袕V泛的應用范圍,是值得大力推廣的一種防病治病的方法。
四.督脈灸是扶陽祛寒,調理氣血的有效方法
在眾多的艾灸方法當中,我鄭重其事地向大家推薦督脈灸的灸療方法,這是作為非藥物療法的中醫優勢技術“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的推廣項目。
1.督脈灸的三大要素
據說督脈灸,源自皇家內庭,歷代為皇家貴族養生之用。它具備三大要素:
1.) 艾絨:
艾絨辛溫烈性,能通十二經,振奮元陽,祛寒逐冷,除風燥濕,調理氣血?!侗静菥V目》謂:“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邪,起沉疴之人為康泰,其功大矣"。
2.) 生姜:
生姜含有姜辣素,姜醇,姜烯等,在艾火熱力加溫后,作用增強數倍,滲透至人體穴位,擴張局部血液循環,加強局部病理代謝產物排泄,適宜虛寒病癥。
3.) 專用中藥粉:
專用中藥粉包括,強直發皰方、強直不發皰方、產后哺乳專用月子調理方、產后身痛調理方、產后萬能調理方、補益氣血調理方、腰突散調理方、腰損散調理方、活血化瘀調理方、溫里散寒調理方。
2.督脈灸的禁忌
1.)督脈灸治療期間須忌口,以防止病情復發,如所有酒類、海鮮類、狗肉、羊肉、雞肉、韭菜、黃瓜(帶刺的)、辣椒、香菜、香椿都要禁食。發燒與高血壓、糖尿病重癥患者,也不建議做督脈灸。做完后,不可立即洗澡,以免感受風寒之邪;
2.)裝有心臟起搏器者、出血傾向性疾病者、局部皮膚破損、感染者、孕婦及過敏者禁用;
3.急性損傷者須在24小時以后使用;
4.用后若患處皮膚有過敏反應,應暫停使用,防止感染,待過敏現象消失,可繼續使用。
五.督脈灸的適應范圍
1.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骨性關節炎、骶骨關節炎、老年性骨質疏松、股骨頭壞死。
2.預防、保健與抗衰老、增強抵抗力。督脈灸對于沒有疾病的人,能起到保健養生的作用。
3.女性的一切寒性疾病,如月子病、痛經、面部黃褐斑、雀斑、痤瘡等。
4.美容。
六.督脈灸的操作方法
1.體位:令調理者裸背附于理療床上;
2.取穴:醫者確定大椎穴至骶骨長強的脊椎走向;
3.消毒:以75%的酒精棉球,自上而下,沿脊柱常規消毒3遍;
4.涂抹姜汁:沿脊柱凸部,涂抹姜汁;
5.撒督灸粉:沿脊柱均勻撒藥粉呈線條狀;
6.敷蓋桑皮紙:將寬10cm,長40cm的桑皮紙,覆蓋在藥粉上面,桑皮紙的中央對準督脈;
7.鋪放姜泥:從上往下將姜泥放置在桑皮紙中央,姜泥底寬3cm、高2.5cm、頂寬2.5cm,呈梯形;
8.放置艾柱:長度按姜泥尺寸;
9.點燃艾柱:以線香點艾柱,任其自滅;
10.移去姜泥:灸療要求完成后,清理工作區域衛生;
11.引火下行灸:針對調理目的,在調理者手足選穴,祛除火氣;
12.每次2小時,10天一次,3次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