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虛吃中藥調理效果最快,如具有補脾、健脾胃、補血、益氣功能的藥劑,另外紅參、黨參、白參、黃芪、紅棗、白術、西洋參、鹿角膠、阿膠等都有補血補氣的功用,可以用來煲湯或者熬水代茶飲。
用什么中藥治療氣血虛和便秘?
用黃芪30g白術30g當歸15g肉蓯蓉20g桑椹20g火麻仁20g黑芝麻20g生地黃30g枳殼10g升麻9g炒萊菔子20g決明子20g玄參30g厚撲10g甘草10g。治療氣血虛和便秘。
我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應吃些什么中成藥調?
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可以吃一些健脾胃、補氣血的中藥,例如黃芪、黨參、白術、當歸等;也可以服用中成藥治療,例如歸脾丸、人參養榮丸等。飲食上忌食辛辣、肥膩性的食物;多吃動物的肝臟、蛋類、奶類的食物;生活上堅持鍛煉身體、按時休息。
補氣血如何搭配黃芪?
黃芪屬于補氣藥。黃芪甘溫升補,既善于補中氣,升清陽,又善于補肺氣,固衛表。
現在我們了解一下氣血的關系。
氣對血的作用,氣為血之帥。
氣能生血,是指血的組成及其生成的過程中均離不開氣和氣的運動變化。
氣能行血,血不能自行,需要有賴于氣的推動。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
氣能攝血,血在脈中循行,而不溢出脈外,主要依賴于氣對血的固攝作用。如果氣虛而固攝血液的作用減弱??蓪е鲁龈鞣N出血癥,也就是“氣不攝血”。治療時,必須用補氣攝血的方法,才能達到止血的目的。
血對氣的作用。血為氣之母,是指氣在生成和運行中始終離不開血。
血能生氣,氣存在血中,血不斷地為氣的生成提供水谷精微。
血能載氣,血是氣的載體。由于氣的活力很強,所以必須依附于血和津液。如果氣失去依賴會發生氣脫。所以血虛者氣也虛。
所以補血不能單單用補血藥,還要用補氣藥。
只有氣血雙補才能達到更好的療效。
歸脾湯為中藥方劑,具有益氣補血,健脾養血之功效。
白術9克,茯神9克,黃芪12科龍眼肉12克,酸棗仁12克,人參6克,木香6克,炙甘草3克,當歸9克,遠志6克
加生姜五片,大棗兒一枚,水煎服。
主要治療心脾氣血兩虛癥。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虛熱,體倦食少,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脾不統血癥。便血,皮下紫癲,婦女崩漏,月經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脈細者。
我是左岸繁花似錦,請大家關注我。動動手指幫我評論轉發一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