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問題中的氣血不足是一個中醫的說法。中醫講心主血,脾生血,肝藏血,當心氣不足運血無力、脾胃氣弱生血不足、肝不藏血血溢脈外時,都會出現氣血不足的癥侯如面色蒼白或萎黃、心慌氣短、神疲乏力、頭暈眼花、月經過多或偏少、失眠健忘、不思飲食、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等等。以上癥侯依據癥狀特征一般辨證為氣血雙虛證或心脾兩虛證或肝脾血虛證,服用當歸補血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柏子養心湯、四物湯補氣養血加以調理。由三七、黃芪、當歸、葛根配方的氣血康口服液就是調理氣血不足證的有效成藥。
從西醫血液科角度去看,氣血不足的常見癥侯幾乎在缺鐵性貧血或鐵缺乏癥中都可見到。由于鐵元素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理上除參與血紅蛋白、肌紅蛋白、腦紅蛋白合成外,對供給皮膚粘膜營養和機體百余種功能酶的激活作用甚大,所以營養學上有無鐵則無功能的說法。
其實,鐵缺乏癥和缺鐵性貧血至今依然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公共營養性疾病。醫用補鐵劑從硫酸亞鐵等無機鐵發展到乳酸亞鐵等有機鐵,現在業已出現多糖鐵、血紅素鐵等生物制劑了。力蠻能、鐵之緣、百氏??诜?、紅桃K等等補鐵養血劑是調理鐵缺乏癥及缺鐵性貧血的對癥選擇。
需要強調的是:補鐵時,食用鐵醬油或使用鐵鍋炒菜的效果比菠菜、大棗更靠譜,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