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你說的沒那么嚴重。有的時候人無聊了就會找些事做,以次打發時間。你也不例外,對你來說把好友拉入黑名單是你打發時間的方法。但從這點也可以反應出你的潛意識中有很多事情在干擾著你的思維,想想最近為了什么煩瑣的事情傷神,把大事小事通通拿到桌面上。一件一件的解決~!
精神分裂的征兆是怎樣?怎么判斷?精神分裂是怎么回事?又怎么去緩解?
概述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和精神活動的不協調以及精神活動與環境不協調為特征的一種最常見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壯年,一般無意識障礙及智能障礙,病程多遷延。
病因
精神分裂癥的病因至今未明。實驗室和心理學檢查均未達到能肯定協助診斷的特異性水平。圍繞病因的研究,國內外學者積累了不少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從現有資料分析,本癥是一種具有遺傳基礎的疾病,外界環境中的生物、心理社會以及環境因素對發病都可有一定影響。部分病人具有腦結構形態和發生上的改變。
癥狀
(一)特征性精神癥狀。
1.聯想障礙:
思維松弛(思維散漫)、破裂性思維、邏輯倒錯性思維、思維中斷、思維涌現(強制性思維)或思維內容貧乏及病理性象征性思維。
2.情感障礙:
情感淡漠、遲鈍、情感不協調(不恰當)及情感倒錯或自笑(癡笑)。
3.意志活動減退:
少動、孤僻、被動、退縮;社會適應能力差與社會功能下降;行為離奇,內向性;意向倒錯等。
4.其他常見癥狀:
妄想:特點多為不系統、泛化、荒謬離奇;原發性妄想(妄想知覺);幻覺,以言語性幻聽多見,評論性、命令性幻聽,其他精神自動癥等一級癥狀及緊張癥癥候群等。
(二)常見臨床類型。
1.偏執型精神分裂癥。
又稱妄想型,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區最常見的精神分裂型癥類型。在我國約占住院及流行學群體調查病人的50%以上。一般起病較緩慢,起病年齡較青春型及緊張型晚。其臨床表現相對穩定,常以偏執性的妄想為主,往往伴有幻覺。而情感、意志和言語障礙及緊張癥狀不突出,或情感遲鈍、意志缺乏等“陰性”癥狀雖也常見,但不構成主要臨床相。自發緩解者少,治療效果較好。
2.青春型精神分型癥。
較常見。此型多始發于15至25歲之間的青春期,起病較急,病情發展較快。主要癥狀是思維內容離奇,難以令人理解,思維破裂。情感改變突出,喜樂無常,表情做作,傻笑、不協調。行為幼稚、愚蠢、作鬼臉,常有興奮沖動行為及本能意向亢進?;糜X妄想片斷零亂,精神癥狀豐富易變。預后較差,部分病人“陰性”癥狀發展迅速。
3.緊張型精神分裂癥。
國外發達國家資料及我國資料均說明本類型已大為減少,原因未明。一般起病急,多在青壯年期發病。主要臨床相為病人言語運動受抑制,表現為木僵狀態或亞木僵狀態,緊張性木僵可與短暫的緊張性興奮交替出現,主要癥狀有言語緘默,緊張性木僵、違拗、蠟樣屈曲、倔強癥、被動服從和持續言語、緊張性興奮表現為突發而短暫性劇烈的興奮發作,無目的地砸破東西。本型可有自發緩解,治療效果較其他型好。
4.單純型精神分裂癥。
較少見,本型青少年起病,發病緩慢,持續進行,病情自發緩解者少,早期可出現類神經衰弱癥狀,但自知力差,不主動就醫。主要臨床表現為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動、生活懶散、興趣喪失、情感淡漠及行為古怪。由于妄想和幻覺等精神病性癥狀不明顯,往往不易早期發現,是難于確定診斷的一個類型。在治療上較困難,對抗精神病藥不敏感,放預后最差。
5.未定型精神分裂癥。
6.精神分裂癥后抑郁。
7.殘留型精神分裂癥。
8.衰退型精神分裂癥。
治療
在精神分裂癥的治療中,精神藥物治療為關鍵性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及改善社會心理環境,改善病人的心境也具有重要意義,一般是在病人病情好轉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進行。
一、藥物治療。
(-)急性期治療:
1.氯丙嗪。
2.奮乃靜。
3.三氟拉嗪。
4.氟奮乃靜。
5.氟哌啶醇。
6.氯氮平。
7.舒必利。
8.五氟利多。
9,維思通。
10,啟維。
(二)慢性期或長期維持治療。
(三)休克治療。
緊張型精神分裂癥、精神分裂癥伴有明顯抑郁癥狀者及某些精神分裂癥病人經多種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而療效不佳者可選擇電休克治療,或胰島素休克治療或低血糖治療。
(四)環境、心理治療和社會支持。